一體化混凝沉淀池是常用的分離懸浮物處理結構。在生物處理中所采用的預處理稱為初沉池。對于一般城市污水,初沉池可以去除30%左右的BOD5和55%左右的懸浮物。二沉池作為生物處理工藝的一部分,被稱為二沉池。
根據水流方向,沉淀池通常分為平流、垂流和徑向流三種類型。
1、平流式沉淀。
平流式沉淀為矩形。污水從罐的一端流出,在水平方向上通過罐子,從罐子的另一端流出。池底設置有泥桶,另一部分池底斜坡,向泥桶傾斜。
2、垂直流沉淀池。
池中多為圓形,有的呈方形或多角形。污水從水池中間的中心管進入,從中心管下端通過反射器均勻地分布在水池橫斷面上。水槽位于池面上或池壁周圍,因此水流的方向基本上是自下而上。在底泥桶中儲存污泥。
3、徑向流沉淀池。
又稱輻射沉淀。池子大多是圓形,小池子有時呈方形或多邊形。儲罐的進出水口布置與立流式儲罐基本相同,進水口居中,出水口在四周。但徑向流池比直流垂直池直徑的比值要大很多倍。池內水流以水平方向向周圍射流(射流)。隨截流面積的不斷增大,池水流速由池體中心向邊緣逐漸減小。池底向中心傾斜,設置有泥桶的中央。淤泥一般用刮/吸機械清理。
淀池分為進水、出水、沉淀區、儲泥區、緩沖區五個部分。進、出水的作用是使進水均勻、順暢,提高降水效率。沉淀區是池的主要組成部分。淤泥儲存區是污泥貯存、濃縮、排放的場所,是污泥的貯存場所。緩沖位于沉淀區和污泥存儲區之間。緩沖的作用是防止沉淀在池底的污泥被水流帶走。
沉降池的運行方式可分為間歇運行和連續運行。沉淀池間歇運行,其工作過程大致分為進水、靜置、排水三個階段。廢水中的可沉淀懸浮物經過靜置處理后,經過池壁上不同高度的排水管排出。持續運轉的沉淀池污水不間斷排出。廢水中的可沉顆粒在流經池中完成沉淀。在這個時候,可下沉的顆粒會受到重力所引起的沉降和流速的影響。流速是影響顆粒沉降的重要因素。